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旅游学院
知旅成游 懂地明理
01
学院简介
旅游学院,自1988年创立以来,一直坚守“质量引领、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与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在校学生超1600人的规模化学院,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学院办学历史沿革逻辑图
学院精心构建了以旅游管理和地理科学为两大支柱的本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旅游管理专业,荣获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等殊荣,其实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地理科学专业同样出色,被列为省一流专业及泰山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如图2所示。
图2 旅游学院专业架构
在平台建设方面,旅游学院成功获批多个省级、市级高水平平台,如表1所示。近年来,学院获批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山岳旅游研究基地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研究与学习环境。同时,学院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图3所示。
表1平台信息一览表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1 | 中国旅游研究院山岳旅游研究基地 | 中国旅游研究院 | 2022年 |
2 | 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B类实验室: 遗产地智慧文旅创新实验室 | 山东省教育厅 | 2022年 |
3 | 山东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山岳旅游大数据赋能智慧平台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教育厅 | 2022年 |
4 | 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中下游遗产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教育厅 | 2022年 |
5 | 山东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旅游与资源环境实验中心 | 山东省教育厅 | 2010年 |
6 | 文化厅“十三五”重点学科(泰山文化旅游学) | 山东省文化厅 | 2018年 |
7 | 山东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山东省教育厅 | 2012年 |
8 | 国家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泰山学院旅游规划中心 | 国家旅游局 | 2008年 |
9 | 泰安市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 泰安市旅游局 | 2000年 |
10 | 山东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 山东省教育厅 | 2023年 |
图3 实践教学与实习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在读博士占比超过50%,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54%。此外,学院还汇聚了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多位优秀人才,并聘请了2名全国知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
旅游学院办学目标明确,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与地理科学人才。学院院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体现了其注重德育与智育并重,追求真理与创新的办学精神。这一精神激励着全体师生不断追求卓越,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学院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旅游行业和地理科学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旅游学院已成为泰山学院最具活力的系部之一,其办学特色和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02
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旅游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泰山挑山工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创新性地构建了“四方协同、三位一体、科技赋能”的“螺旋提升”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如图4所示。
图4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通过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学院构建了全面的协同育人体系,涵盖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共建等,实现全过程育人。同时,学院打造了包括“黄河中下游遗产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岳旅游大数据赋能智慧平台工程研究中心”等在内的科技赋能体系,有效衔接了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
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双轴推进的“螺旋提升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5、6所示,该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5 能力导向的“4321螺旋提升型”实践教学体系
图6 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03
质保机制
旅游学院致力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的质保机制,建立了“计划-实施-评价-反馈(PDCA)”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成功建设了9门省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和在线课程,并主编了4部具有特色的优秀教材,学院通过听课评课和中青年教师达标创优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图7所示。
图7中青年教师达标创优活动
在科研项目方面,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如表2所示;省自然基金、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基础。
表2 主持国家级项目一览表
主持人 | 国家级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立项年份 |
彭淑贞 | 中新世风尘堆积的粘土矿物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4 |
彭淑贞 | 黄土高原西部晚中新世-上新世风尘堆积的粘土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 |
彭淑贞 | 黄土高原黄土绿泥石风化强度的空间特征与气候梯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 |
丁敏 | 鲁中山地北麓黄土物源及环境指示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 |
赵秋月 | 鲁中山地北麓黄土钾长石光释光年代及古气候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 |
张伟 | 最近一百万年中国-塞尔维亚黄土沉积粘土矿物记录对比及其环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9 |
张若阳 | 乡村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1 |
吕臣 | 我国对外大型公共项目投资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015 |
谢仲文 | AIGC浪潮下遗产地景区数字化转型动能分析与提升路径研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023 |
学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多个子系统,如图8所示,该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通过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学院要求任课教师按学期进行评价,深入分析并改进教学环节,以提升课程质量。
图8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流程图
通过这些措施,旅游学院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04
课堂教学
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导向、以评估为手段”的原则,全面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学院的核心课程具有完善的课程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组织教师说课等活动,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图9和图10所示。
在教学设计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和评分要求,确保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图9 旅游学院提升课堂教学手段
图10 教师说课
在教学条件与利用方面,旅游学院目前设立旅游与资源环境实验中心,为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如图11所示。中心设有22个教学实验室和3个科研实验室,面积2700多平米,仪器设备823台套,总值1537万元,实验教学条件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教学条件一览
教室名称 | 数量 | 用途 |
文旅大数据研究中心 | 1(间) | 文旅大数据研究 |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 1(间) | 旅游虚拟仿真 |
旅游规划中心 | 1(间) | 旅游规划项目研究 |
旅游人才培训室 | 1(间) | 旅游人才培训 |
西餐实训室 | 1(间) | 从事西餐技能教学 |
酒吧实训室 | 1(间) | 专业教学、技能训练 |
茶艺实训室 | 1(间) | 从事茶艺培训 |
图11 旅游学院教学实验室
旅游学院大力加强科研促教学,将优秀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获得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奖如表5示。
表5 代表性教学、科研获奖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获奖年度 |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基于能力导向的螺旋提升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王雷亭 | 2018 |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从业技能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 | 徐 健 | 2018 |
山东省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Follow-up Impacts of the 2008 Olympics | 陈方英 | 2019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 | 二等奖 | 基于在线数据的旅游业“潮涌现象”分析 | 谢仲文 | 2021 |
综上所述,旅游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质保机制、课堂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贡献力量。
05
实践教学
旅游学院坚守“实践为重”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及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持续学习力及初步科研能力,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学院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建立了覆盖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及中小学等领域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如图12所示。
图12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训及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理解,掌握实际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如图13所示。
图13 学生参与科研课题
旅游学院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全面发展的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也为他们融入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6
思政育人
旅游学院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将思政育人置于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多元化思政课程体系。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成功打造高水平“金课”,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更是荣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称号,如图14所示。
图14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学院特设实践教学基地,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新路径,确保思政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此举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党性修养、爱国情怀、科学态度、师德风范及创新精神。此外,学院还创新实施“1244”德育系统工程,以泰山文化为特色品牌,通过举办导游大赛、泰山文旅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认同。
综上所述,旅游学院在思政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构建了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还通过实践教学、德育系统工程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及综合素质。
07
立德树人
旅游学院紧跟学校德育系统工程建设步伐,以青年成长成才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及党团日活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与政治站位。2023年,学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0人,举办培训报告16场,发展预备党员40人,旅游系党支部更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旅游学院教授吕臣负责的“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获批为第三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如图15所示。
图15 获批 “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院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学院特色融合,打造“导游素质大赛”特色活动与德育品牌,展现学科特色与学生风采。截至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17届,吸引超800名本院学生及100余名外校学生参与。通过礼仪展示、景点解说及才艺表演,大赛不仅深化学生专业知识,还引导学生厚植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此外,导游素质大赛还为院校挖掘专业人才、打造文旅特色品牌奠定基础。在第十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旅游学院团队荣获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团体总分位居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之首,如图16所示。
图16 第十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取得佳绩
08
未来发展规划
旅游学院将聚焦遗产地文旅融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研究领域,以文旅数字化人才和地理师范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高水平学术研究,助力企业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山东精品旅游产业赋能,努力建设旅游管理、资源与环境2个硕士点,并最终建成具有鲜明特色、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旅游学院,如图17所示。
图17 学院的建设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将采取以下具体举措,如图18所示:
1.持续更新课程体系: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体系。
2.加快师资队伍转型:通过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促进教师转型与国际化水平提升,支撑课程体系构建。
3.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通过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学科竞赛及企业合作等方式,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5.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对外交流合作,争取创办本科层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图18 面向学院未来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
通过上述举措,旅游学院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