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风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机械工程学院

时间:2024-11-27 作者: 来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浏览:16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安排,为深入推进二级学院自评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级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匠心筑梦,智造未来


01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同心奋斗。

1)办学历史沿革和规模

机械工程学院溯源于2001年成立的机电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高等职业技术教学部;2004年,更名为应用科学技术系;2009年更名为建筑与机械工程系;2010年更名为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2018年更名为机械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11月机械专业与土木专业分开,组建机械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2)专业布局

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3个本科专业,涵盖机制普通招生、机制(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工业机器人)、机制(春季)、智造工程普通招生、智造工程(智能输变电设备)、工业设计(3D数字化)等方向,以及1个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其中机制(中外合作方向)经教育部批准与世界排名前400名的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合作,“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学校优势学科培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工程硕士”分别入选学校扶持储备硕士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工业设计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2年开始招生。

专业开设

3)平台建设

学院建有数字孪生实验室、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等20余个实验室,建有润滑油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多个校企合作实验室,设备总资产共1500多万元。

智能产线

加工中心

ABB机器人

4)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2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泰山学人1958人才工程青年才俊”1名,高级职称教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14名教师属于“双师”型人才,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及实践能力。3人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得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得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级教学创新团队1支。紧密围绕专业建设、办学特色、科研队伍建设招聘高端人才进入,培养优秀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其更加符合教育教学发展。建设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几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校企合作项目近百项,发表SCIEI收录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获得各级教科研奖励10余项,师均科研经费位居全校前列。


教职工合影

5)办学目标定位

机械工程学院以机械工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学校“工科亮色”的发展思想,面向泰安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培养适应地区行业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6)院训及办学精神

明德励学,求实创新

1)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在机械工程领域,精度和质量至关重要。机械工程学院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每一个设计、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产品都力求做到极致。不断追求卓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攀学术高峰和技术高峰,培养出具有精湛技艺和卓越才能的机械工程人才。

2)创新进取,开拓未来

机械工程行业不断发展进步,创新是推动其前行的核心动力。学院鼓励师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积极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进取之心开拓未来,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机械工程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3)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机械工程的复杂项目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学院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攻克难题,共创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7)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1)课程体系

Ø 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

Ø 引入前沿技术课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增材制造等,使学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Ø 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

Ø 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校外实习基地与知名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Ø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的实际生产过程和企业需求。

Ø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素质教育体系

Ø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了人文社科、艺术修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和讲座。

Ø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文化艺术节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Ø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4)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Ø 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

Ø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项目,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和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Ø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习基地

虚拟现实中心

5)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Ø 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Ø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如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渠道。

Ø 开设双语课程和国际化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Ø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Ø 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地和资源支持。

Ø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8)质保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结构包括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大系统。其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具体包括:1)人才培养目标,2)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3)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包括:1)教学检查制度,2)教学督导制度,3)领导听课制度,4)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包括:1)课程建设评价,2)课堂教学评价,3)毕业论文(设计)评价。

02

办学特色

特色一:国际视野,合作办学

机械工程学院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项目批准书编号:MOE37ES2A20222254N)开办,项目自2022年开始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培养等项目。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学院还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师生提供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开放办学的理念使学院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前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开班典礼

外籍教授座谈

特色二:产出导向,工程为本

机械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产出实践为导向,将工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机械工程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等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围绕泰安市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泰开集团共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智能输变电设备方向),并积极争取资源支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质的学风,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办学特色。

特色三:学生中心,创新创业

机械工程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构建了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到实践教学,从导师指导到社团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先进的机械设备,深入了解机械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导师团队悉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专属的培养计划。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机械创新社团、机器人社团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其中。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共同探索机械工程领域的新奥秘。

03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1)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

强化基础研究,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新能源装备等前沿领域。

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促进机械工程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扩大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高水平科研项目。

2)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实施“新工科”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开设更多实践课程和企业实习项目,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研究生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未来的科研领军人才。

3)实验室与设施升级:

投资建设或升级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支持。

建立开放实验室,鼓励跨学科研究,促进学术交流。

4)产业合作与社会服务:

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定期举办行业论坛和学术会议,加强与产业界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

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培训等,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5)国际化与品牌建设:

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学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